同城300快餐不限次数_全国空降网页版,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全国各地空降app下载


2022-07-16 21:4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赵君尧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福州卷)27.先秦时期的闽越人


 

《山海经》载:“闽在海中?!痹拢骸渡胶>W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7页。远古时代,由于福州地区被海水所包围,闽族先民“刳木为舟”,选择“以海为田”“以船为车”的生存方式?!懊鲈诤V小辈唤霰砻髁恕懊觥钡牡乩矸轿?,也标志着福州生态环境及其地域文化的海洋性特质。

闽族人依山傍水,居住在丘陵或海岛高地上,故与其他沿海先民一样,被称为“岛夷”?!渡惺椤吩兀骸暗阂幕芊?,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span>[清]阮元??蹋骸妒⑹?/span>·尚书·禹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47页闽族先民与其他“岛夷”一样,向周王朝进贡丝织品和土特产。史书还记载他们入贡的路线是“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禹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47页可见此时福州先民已掌握了一定的航海技术。闽族人用石锛加工木材,一艘艘独木舟就是用石锛刳凿而成。据《溪蛮丛笑》记载:“蛮地多楠,有极大者刳以为舟?!?/span>[宋]朱辅:《溪蛮丛笑·独木船》,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版目前能看到的福州地区最早的独木舟实物,是1973年在连江县出土的一艘西汉早期的独木舟。该舟长7.1米,首宽1.2米,尾宽1.6米,樟木挖制。据碳14测定为距今2170±95年前的遗物。卢茂村:《福建连江发掘西汉独木舟》,载《文物》1979年第2期

先秦时,“闽”族人即分布于今福建全境及浙江的温州、处州、台州,广东的潮州、梅县,江西的铅山县一带?!渡胶>ずD诙吩兀骸瓣本雍V?,闽在海中?!薄兑葜苁椤贰吨芾瘛分杏小捌呙觥薄鞍寺薄霸脚健钡榷贤林募窃?。《周礼·夏官司马》中关于“七闽”的记载,说明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中原王朝的东南方海边就已出现了闽方国。闽方国臣属于商周,并承担着朝贡、觐见、供隶、执役的义务。

公元前590—前560年,春秋时期的楚共王,号称“抚有蛮夷,奄征南?!?。[晋]杜预注:《春秋左传集解·鲁襄公十三年》,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98页伴随楚国势力的入闽,也带来了楚文化。闽侯庄边山就曾出土有战国楚墓。公元前334年,“楚威王灭越,今浙、闽之地尽属楚,两广亦隶焉?!?/span>[清]张琦:《战国策释地》,广雅书局1920年版楚国势力深入闽中,楚文化传播入闽。此时越国灭亡,勾践子孙流落海滨各地,其中一支进入福建境内,他们为闽族带来了越族文化。越族与闽族经过长期的融合成为闽越族,并形成闽越族文化,即“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古代的闽越人以习水善舟闻名于世?!豆铩ぴ接铩芳窃?,他们或“处溪谷之间”,或“滨于东海之陂”。他们“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记地传》,《野史精品》第一辑,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23页),“习于水斗,便于用舟”。越人是古代擅长制造和使用有肩石斧和有段石锛的部族??脊胖っ鳎旁饺颂赜械纳ぞ哂屑缡陀卸问?,分布在从东南沿海直到太平洋岛上辽阔的区域,依次为:台湾岛、海南岛、菲律宾群岛、夏威夷岛、马克萨斯群岛、查森姆岛、萨摩亚诸岛,新西兰、复活节岛,直到厄瓜多尔、苏拉威西、北婆罗洲等地。在远古时代,石锛是越人加工木材、制造独木舟的主要工具。春秋战国时代,福州就是南方重要的港口和造船中心,与东瓯(今温州)和番禺(今广州)齐名。

福州先民的造船技术在当时较为先进。据《长乐县志》记载,福建长乐的吴航头就因春秋时“吴王夫差乘船略地到此,故名”[明]王涣修、刘则和:《长乐县志·古?!肪?,明弘治十六年(1503)刻本,引自《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本段出自赵君尧:《古代福州造船航海及海外文化交流史探》,载《职大学报》2004年第1期。秦汉时期,古代文献开始出现“于越”“闽越”“东越”“南越”“干越”“扬越”“骆越”等“百越”民族不同支系的名称?!懊鲈健薄岸薄薄岸健蔽=ā⒄隳霞涞陌僭街?。

春秋晚期,越人先是败于吴,后又灭于楚,国破家亡,其子孙流徙播迁,“滨于江南海上”[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751页大量移居福建。汉初,平定闽越叛乱而迁入的汉族留守军队,以及后来流放入闽的中原罪犯,逐渐与闽越族融合。从闽越族群的发展历史看,它是闽族与外来的越族、楚族、汉族在“本土化”中形成的族群。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自立的“闽越国”,而设闽中郡。

(原载于《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福州卷)》,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