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金谷寺的文化气息
汪毅夫
金谷寺
近到闽西旅游,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位于永定金砂乡西田村的金谷寺。金谷寺主祀定光古佛。20年前,我在《从福建方志和笔记看民间信仰》一文里说:福建旧方志里寺观和祠庙的分类,大致相当于今之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分类。福建旧方志从宋修方志《临汀志》开始,主祀定光古佛的寺院(如定光院)被列入寺观类、被视为佛寺;也是从《临汀志》开始,福建旧方志记录了定光古佛信仰作为客家?;ど裥叛鲋窦湫叛龅闹种智阆?,如有求必应的灵验传说、抬佛出巡的迎神赛会等。定光古佛信仰随客家移民也播迁到了台湾并传承至于今日。
金谷寺又是红色文化景点。金谷寺是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成立和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在金谷寺展陈的张鼎丞革命历史事迹里,我们看到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等当年创造的“以乡为单位,以原耕地为基础,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的金砂土改分田方法:(一)所有土地都应拿出来分配,只有中农自耕土地多一点不动;(二)土地按人口平分,地主、富农、贫农、中农一样分;(三)分田以乡为单位分配;(四)分田的界线,应按照各乡农民原来耕种的土地,归各乡农民分配,在外乡的耕地归外乡去分配;(五)按各乡原耕土地抽多补少,不要打乱平分;(六)山林归各乡各村公有;(七)水利灌溉按照旧例,水随田走,不公平者,个别调整。毛泽东当年称赞这种土地分配“解决办法最好,值得推广”。1931年12月7日,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张鼎丞被选为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土地人民委员,其成功的土地革命经验在整个中央苏区得到推广。毛泽东诗词《清平乐?蒋桂战争》里的“分田分地真忙”句,说的正是当年中央苏区推广金砂土地革命经验的情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龙岩、三明发挥客家祖地优势,创新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按照我的理解,闽西龙岩、三明是客家祖地,也是历史上中央苏区所在地,“客家祖地优势”乃兼有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优势。金谷寺散发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气息即其明证也。向台湾同胞推介客家文化、向台湾同胞推介红色文化,都是两岸融合发展必做的功课。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