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义勇队的故事
汪毅夫
建阳台湾医院
抗日战争时期,台湾义勇队先后在浙江金华、衢州和兰溪设立三家台湾医院,设于福建建阳者为其第四家台湾医院。
福建省档案馆编的《台湾义勇队档案》(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记:1942年“7月中旬,台湾义勇队从浦城陆续到达建阳会合。‘浙赣战役’期间,由于当时建阳来往军民甚多,疫病流行,当地虽有卫生机构,但远不够需要。台湾义勇队附设台湾医院,自浙撤闽后,即奉上峰命令,在建阳设临时诊所(也称第四台湾医院,蔡人龙任院长),继续工作。对荣军、征属、义民、贫民则完全免费治疗。除大部分医务人员留在建阳外(坚持到抗战胜利后才结束),其他队、团员陆续南移”。
《前线日报》1943年5月3日建阳通讯报道:“去年六月间,随着浙东战事的演变,台湾义勇队附设之台湾医院也就走上了流浪之路。该院由萌芽起到欣欣向荣的趋势,整整有3年多的历史。在这里程当中,因为一贯的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且配合着台湾义勇队政治上的原则,所以曾获得相当成果,先后成立有金、衢、兰三院,工作正在积极展开。那知顷刻间暴风雨来临,便不得不收拾了轻便重要的药品,后撤至闽北了。建阳居闽北之核,山岭重叠,瘴气特别浓厚,气候常失规律性,疾病最为普遍,疟疾、痢疾、传染病等横行接踵而至。容于此间者,不论惟体格如何,只有轻重之分,而不能绝对避免病魔侵袭!这次人口突然增加,而他们都是流离失所,营养不足,再加瘴气作祟,病者不可数计。当地虽有卫生机构设置,可是比较完善者恐怕有数,远不够环境的需要。该院同仁睹此情况,实不安于怀,药品虽所剩无几,但为了客观上之迫切要求,只得千方百计,化零为整,重新振兴起台湾医院来??锖蟠笥杏硬幌局?。在建阳8个月的服务时间,可以说是很短,但其实所收获的,不亚于在浙的时期。建阳一旦成为暂时性的重心,各阶层都集中于此;这次向各界取得密切联系,能够更进一步获得各方面对于本队的认识。所以本院这次的收获大有可观。每日所光顾的病者,都是当地特殊的病——疟疾、痢疾、皮肤病占多数,其余不外是传染病。把8个月来的患者数目综合起来达有48536名。这是正确的统计,每日平均有200名左右,其中免费施诊与半价优待的占有大半以上,其余都是按成本从廉取价。因为药品是医界之命脉,影响工作甚大,为着继续服务起见,不得不向各界人士呼吁,如能获得尽量之援助,工作开展更顺利。在建阳短短8个月的服务期间,收获实在很大。不仅医务方面如此,此外与各方面的密切,正使得各方对该院及台湾义勇队都获得了更进一步的认识?!?/span>
《台湾青年》1944年1月22日报道《建阳台湾医院改造院舍,农历年底举行落成礼》:“建阳各界为台湾义勇队附属之台湾医院,发起筹募院舍设备基金二万元一节,曾志三十期本报。兹悉该项基金已筹募完毕,且超过定额甚多。目前,该院正赶工改造中。预定于农历年底前完工,届时并将举行落成礼云。”
台湾义勇队附设建阳台湾医院,生动地反映抗战时期闽台融合、军民融合的历史场景。
柯婉珍的故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福建石狮开业的台湾儿科医生曾水添无辜被当地军、政当局作为间谍逮捕并枪毙。曾医生的太太名叫柯婉珍,又名吕水治、柯水治。她和七个孩子先是被留在石狮,接着柯婉珍和四个孩子以及曾水添的弟弟曾溪水、曾炳达被遣送到福建崇安 (另有三个孩子寄养在石狮)。到了崇安,长子曾华良于1940年12月病逝。 1939年以后,柯婉珍、曾溪水、曾炳达先后参加台湾义勇队,曾珠华、曾华民、曾雅华(又名娜华)则先后参加台湾少年团,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长女曾珠华后于1943年病逝)。柯婉珍是妇产科医生,毕业于台湾台南英主基督教病院,毕业后曾任该院妇女科主任。1943年,柯婉珍返回石狮继续开业行医。1949年以后,柯婉珍及其子女的生存状况大有好转:柯婉珍曾任石狮妇幼保健站站长,次子曾华鹏曾任江苏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三子曾华民曾任广西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次女曾惠华曾任泉州市政协副主席,三女曾雅华、四女曾琼华分别任中学、大学教员。柯婉珍从苦难中走来,是一位有爱而坚强的女性。
我在李向群主编的《见证:1938厦门》(厦大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中看到《台湾日日新报》1938年5月16日报道,抗战爆发后“从厦门逃回台湾”的台湾汉奸,在日军侵占厦门后,公然“举着两面‘感谢厦门岛占领’‘祈皇军武运长久’的长旗参拜台湾神社。感谢占领厦门岛的同时祝愿皇军武运长久,同时也期待早日重返厦门”,不禁怒火中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读了台湾义勇队柯婉珍的故事,心中却满是同情和钦敬,心情也是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台湾义勇队柯婉珍的故事,可以用悲壮的“忍辱负重爱国行”为题。
李国明的故事
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军兴,22岁的台湾牙科医生李国明正在福建晋江第三区(即石狮)永宁镇随胞兄李国星开业行医。这年9月21日,他同胞兄李国星,以及其他“居留本县第三区之台湾同胞”,“发起组织第三区台湾同胞抗日复土同盟会”。《泉州日报》1937年9月23日报道:“如仪行礼后,主席报告该会组织宗旨,略谓:今天是台湾同胞抗日复土同盟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出席诸位同志,大部是过去台湾革命分子,如台湾文化协会会员、民众党党员、农民协会会员、工友自治会会员等,过去在台均曾做过轰轰烈烈之革命工作,因不堪受日本帝国主义之压迫,不愿在日帝国主义铁蹄下过着惨无人道之奴隶生活乃逃回祖国,在祖国政府?;は鹿抛杂缮?,亟望祖国政府有一天驱逐日帝国主义,收复我台湾,拯救我数百万之台湾同胞于水火。现在时机到了,是我们发挥热血而争取自由的时候了,亦即是台湾同胞扬眉吐气的时候了,我们深愿与祖国同胞携手联合起来,站在同一抗敌线上,驱除东亚魑魅的日帝国主义,而争取我们的自由与生存,并铲除甘心为虎作伥之日帝国主义走狗——汉奸。今天到会诸同志乃本此宗旨而组织抗日复土同盟会,并扩大联合各地有志热血之台湾青年共同奋斗云云。”李国明列名为该同盟会发起人和筹备委员(共9人)之一。
1938年3月25日,李国明具文“声请许可回复国籍”,其文曰:“为声请许可回复国籍事,兹依中华民国国籍法第十六条呈请许可回复中华民国国籍,理合具愿书及保证书并开明应行呈报事项,谨呈晋江县政府转请内政部鉴核施行。谨将应行呈报事项开明如左:一、回复国籍人姓名,李国明。二、性别,男。三、年龄二十三。四、籍贯日本国台湾台南市,祖籍中国福建省晋江县人,于民国纪元前六年七月丧失中国国籍取得日本国台湾籍。五、居所,中国福建晋江县第三区永宁镇第三七保第五甲第九户。六、居年限自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七年共十年。七、职业,齿科。八、财产,动产一千元。九、品行,端正。十、艺能,口腔外科。十一、随同回复国籍人取得国籍者,妻孙玉英年二十四岁;子李永华年三岁;女李绣锦年5岁?!?/span>
然而,李国明完全没有想到,他同其他“有志热血之台湾青年”竟然受到当地官方的不公正对待。李国明“呈请回复中华民国国籍”的“声请”文书并未“转请内政部鉴核施行”。更有甚者,据《石狮文史资料》总第21辑《石狮台胞抗战际遇史料》所记,“1938年5月15日夜,驻泉州的二三九旅会同晋江县政府令饬各区公署,凡留居晋江县之台湾人,全都集中遣散到安全地带。当夜,石狮区假称集中医生训练救护队,连夜将台籍居民柯婉珍、苏婉容、曾子炉、陈振义、李国星、李国明、高墀显、王仲甫、周燕福、张亨寅、廖荣华、王者令、康松龄等 30多户带到石狮礼拜堂对面集中。第二天早上,两人一对,手腕对手腕用绳捆绑着,并在背后编号,步行押送到县城(泉州)集中在城隍庙。王仲甫的妻子张绢,集中在城隍时,临盆产一男孩,取名王隍生。由于产后感染引起高烧,母子虽被送进医院住院治疗,不幸双亡”,“县政府特征汽车10辆,由军警 20多人押送到福州。随后改乘汽船到南平,北上崇安”。
在崇安,李国明抗日心切,请缨加入台湾义勇队。据崇安县县长刘超然1939年3月11日快邮代电,李国明等台胞22名“业于本月10日下午2时由台湾独立(革命)党党部秘书张一之率领乘兵站专车护送浙江金华集训”,李国明从此加入台湾义勇队,从此由忍辱负重转为光荣承??拐街厝巍?/span>
1942年7月中旬,台湾义勇队奉命由浙入闽,移驻福建龙岩。台湾义勇队在福建建阳设立“台湾义勇队建阳台湾医院”,李国明为该院牙科医生。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国明返回石狮永宁镇。先是协助胞兄李国星复办国星齿科医院,然后自己另办牙科诊所。
李友邦的故事
这是一份稀见的馆藏档案资料:《军政部直辖浙江军人监狱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六月囚粮月报表》??醋疟碇姓庖恍凶郑?/span>“犯名”李友邦,“交押机关或部队”军法会审,“案由”危害民国,“刑期”四年,“收押年月日”(民国)三十一年二月二十日,我不禁想:当革命战士囚于牢中,当富有革命激情和战斗力量的生命限用囚粮维持,这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李友邦将军生命史中的这一段经历,我没看到有更多的资料记载,也没听到有相关的人士说过。然而,我看过李友邦将军生命最后阶段的记录:最后被“交押”、被“军法会审”乃至最终被执行死刑的“案卷”。面对严酷的军法审讯和军法宣判,当被问及同志和组织,李友邦将军的回答总是“不认识”“不知道”;当被告知“就要执刑了,还有什么话说吗”,李友邦将军的回答是云淡风轻的一句“没有了”。然后是法医写的“身中三弹毙命”的验尸报告。从“案卷”里还看到一个细节,当年有狱友被指定为“线人”,这个狱友不断报告的是“李先生今日血压很高,头晕”之类,是李友邦将军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这个狱友显然是有良心的人。后来,我在浙江金华一次纪念台湾义勇队的活动中,听到当年到台北殡仪馆办理李友邦将军后事的李家女性长辈(当时李友邦的太太严秀峰尚在狱中,李友邦的儿子尚在幼年)说:李友邦将军尸身上的三个弹孔,按照风俗插了三支香;还听得人说,当年李友邦将军病得很重,是用担架抬出去枪毙的。我闻言恻然,不由得泪目!
1995年我有机会在福州接待严秀峰大姐,并有机会同她深度交谈。严秀峰大姐满怀深情地讲述了李友邦将军为民族大义英勇战斗、为民族大义英勇献身的事迹,其中包括台湾“二?二八”事件发生后李友邦将军担当大义、英勇入狱,以及严秀峰大姐积极营救、化险为夷的故事。当然,讲得最多的是李友邦将军从福建崇安台胞集中居住地解救台胞、从福建沙县军人监狱保释台胞,在台湾义勇队及其少年团爱兵如子、视乡亲为家人的故事。严秀峰大姐鼓励我和林真(当时我们分别在福建社会科学院和福建省档案馆做研究)继续留意于“李友邦和台湾义勇队”的研究。严秀峰大姐当年所说的故事,我们后来在研读史料时一一得到证实。严秀峰大姐说:作为家属,我们只希望给李友邦将军一个历史的公道。
台湾义勇队总队长李友邦将军用生命证明义勇,我对他怀有很深的敬意。
(本文原载于《炎黄纵横》杂志2025年第2期;作者为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