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中影) 台湾电影摄制机构。前身为农业教育电影公司制片厂,专拍军事教育新闻片,1954年9月,农嘉和台湾电影事业公司(台影)合并,成立“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影)。中影公司成立后,主要业务分三大块:影院经营、影片摄制、创办《中央影剧》杂志。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是《梅岗春回》(1954年11月),1955年摄制第二部故事片《歧路》,接着又摄制了《夜尽天明》《归来》,以及与香港合拍的《关山行》、《锦绣前程》等。1958年4月,中影机构、人事大变动,王星舟接任中影总经理兼台中制片厂厂长,重组后的中影公司以摄制故事片为主,兼拍纪录片。同年,中影摄制的《苦女寻亲记》和《苦女努力记》蝉联两届亚洲影展最佳女童星金锣奖(张小燕)。1960年摄制故事片《天伦泪》《音容劫》。1961年摄制故事片《宜室宜家》并获1962年第一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1963年,中影总经理龚弘首倡“健康写实路线”,并引进新的制作理念,此后先后拍摄了《蚵女》(获1964年第11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养鸭人家》(获1964年第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第11届亚洲影展最佳男配角奖),以及《哑女情深》《路》《我女若兰》《寂寞的十七岁》、《新娘与我》等。中影公司摄制的较有影响影片还有《家在台北》(1970)、《长情万缕》(1975)、《云深不知处》(1975)、《梅花》(与香港合拍,1976)、《笕桥英烈传》(1977)、《汪洋中的一条船》(1978)、《我这样过了一生》(1984)等。